查看原文
其他

「青你2」总决赛,我的舍友为什么疯了......

觅游 矿矿 觅游新传考研 2022-07-27

点击上方蓝字关注

作者丨觅游 矿矿
编审丨觅游 侧影学长

排版丨觅游 SC



 温馨提示 

此文内容绝不站队

请各位青春制作人全程peace&love



激动的心,颤抖的手
终于等来了《青春有你2》总决赛出道夜!
各位婧粉,你们投票了吗?
Pick的那个她出道了吗?

反正我的姐妹们已经疯狂了



没想到在05年追了超女,

如今到了可以当“妈”的年纪

依旧会捧着春心荡漾的脸两眼放光,

喊着“妈妈爱你”


这,大概就是临近中年时

对青春少女的幻想和热爱吧哈哈哈



对于我这位理智(假)粉丝而言,
准时收看节目,
每天投一票就是爱的最高境界

然而我的集美们……



她疯了!她疯了!她疯了!

爱得炙热!爱得疯狂!



01


粉丝狂欢行为



巴赫金所言:狂欢式的生活,是脱离了常轨的生活,在某种程度上是“翻了个的生活”、“反面的生活”。


从选秀元年2005年《超级女声》开始,中国人意外地用选秀节目的方式开启了众神狂欢的时代。


《青你2》总决赛节目结束后,微博实时热搜前26里有13条与节目相关,截止31日0点40分,话题#青春有你2总决赛#的阅读达10.9亿,讨论79.9万。


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巴赫金的狂欢理论,不断上演颠覆传统的全民狂欢。



在巴赫金看来,“狂欢不是供人们驻足观赏的,它甚至也不是供人们来表演的,它的参与者们置身其中,每人都过着一种狂欢式的生活”。


在狂欢节上,人们可以放纵嬉戏,过着一种无拘无束和自由自在的生活。


《青你2》总决赛共有9名训练生可出道,她们的去留完全由粉丝的票数决定,在出道夜,不少明星齐聚,华丽的舞台设计、震撼的灯光音响以及粉丝们声嘶力竭的呐喊,通过直播镜头都一一展现出了狂欢场景。


同时,场外线上线下的粉丝们也在无形的狂欢广场进行交际和狂欢,用各种方法为自己pick的训练生拉票。《青你2》就是一个全民参与、全民狂欢的大型舞台。



伴随着急风骤雨般的爱,谩骂也随之拉开序幕。


在网络上,有多少人爱一个人,可能就有多少人讨厌甚至是恨他,哪怕他们素未相识。

粉丝对自己偶像的盲目追逐和崇拜,对竞争者的排挤和打压,都成为虚拟世界里的闹剧。


那些无心之言,亦或是恶意诽谤,中伤无辜之人的同时,也让网络世界变得不再安宁。




02


群体极化



依托互联网聚集起来的粉丝致力于为偶像制造舆论热点,通过网络社交平台等传播途径倒逼大众媒体关注。


由于粉丝社群的归属性差异,不同粉丝社群也会因偶像利益而发生打榜“斗争”,甚至在“斗争”中衍生出部分群体极化行为。

粉丝群体并非完全理性,所以在为偶像打榜的过程中,部分粉丝会因对偶像的盲目崇拜而丧失判断力。


有时为了让偶像数据登顶,部分粉丝不仅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,甚至不惜一掷千金为偶像刷榜,数据造假。


随着当下粉丝群体的年龄、学历等趋于低龄化,很大一部分粉丝的心智发育并不成熟。


狂热但又缺乏理性的粉丝极易在资本的利用下,打着为偶像打榜应援的名义,做出一些媒介素养低下,乃至影响社会秩序的病态举动,这些都不利于“饭圈文化”的发展。



另外,巴赫金将“狂欢理论”定义为:“人们在狂欢节期间尽情放纵自己的原始本能,打破现存秩序,无视身份、等级的壁垒束缚,与同伴们一起放纵嬉戏,狂歌狂舞。”


在看似娱乐至死的时代,一些人却面临着精神孤独、心灵空虚的困境,需要不断地宣泄情绪、表达自我。


网络虚拟社区的产生和发展给人们提供了狂欢的舞台,网络娱乐节目打开了人们情感能量的阀门,给了青年群体狂欢的由头。


因此,我们经常能看到恶意评论、故意爆“黑料”、甚至黑白颠倒,张冠李戴,为的就是宣泄心中愤懑,得到情绪释放。但却一定程度上污染了网络环境。


为什么会如此沉醉在一个节目中呢?

为什么会为了训练生欣喜或落泪?

为什么未能出道的那些女孩让人意难平?


让我们闭上眼睛,回想一下,昨晚你正窝在沙发/躺在被窝/端正在书桌前,看着电视/iPad/手机,心情像过山车一样大起大落,时而兴奋,时而紧张,一会儿为绝美舞台疯狂尖叫,一会儿被神奇的直播效果刺激的想口吐芬芳。


四轮投票,手机不敢离开手,眼睛不舍得离开屏幕,趁着广告时间急忙上个厕所倒杯水。


还不忘在群里和姐妹们大喊几句“太帅了”“太可爱了”“我要被美晕了”,再转战微博刷热搜,带话题,忙得不亦乐乎。


此时此刻的你,也许还没有意识到,自己已经完全沉浸在平台和节目打造的一场盛宴里。



03


沉浸式互动



 首先,是通过话题设计引发情感上的沉浸互动。


互动性成为各大综艺节目激发受众参与的重要方式,为此,《青你2》节目组采取了情感模式,通过大量的话题设计,在不同的平台上引发参与者的情感共鸣,激发其互动的心理需求。


比如,一些训练生在训练过程中受伤但仍然没有停止训练,一些训练生屡次不能展示最好的自己而心急落泪,还有大家在屏幕后互相支持、默默鼓励……


这样的镜头一方面展示了选手为了梦想肯拼搏不怕输、互帮互助的精神,另一方面也通过细节,放大了选手的心理压力,以及和自己较劲最终克服的追梦路,从而调动受众情感,引发情感共鸣


同时,节目组还把这种情感融入互动过程中,成为“强互动”的内生动力。发弹幕屏幕,“为训练生争取专属排面”,解锁宣传资源。


这种助力方式在粉丝与训练生之间形成了密切联系,粉丝要想让喜欢的训练生留下,增加曝光,便会积极参与助力,增加了互动。


为了进一步增强受众情感上的互动与沉浸,节目组还开发了周边栏目,例如“可爱又迷人的她”“少女的秘密”等,让粉丝看到训练生幕后真实的性格,这种结合了台前和幕后的方式成为节目调动受众情感,增强其沉浸感的重要策略。


每期节目剪辑设置的话题点,也能激发受众对票数较低的选手和被网友吐槽的选手的同情感。


观众在参与节目的过程中也会具有较强的参与感和成就感,甚至产生“可以决定谁赢,也可以决定谁输”的感觉,从而沉浸其中。


由此节目增强了观众与选手的情绪共鸣,这也会加深观众对节目的喜爱。



 其次,是在投票方法上的沉浸互动。


像《青春有你》这样的网综早已兴起,各大平台都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创新,票选艺人成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模式。
因为互动性是互联网的主要特征之一,只有充分调动网民的互动力量,让网民来选择他们想看到的艺人,才能最大限度让更多的受众参与。


受众的内在需求要求把自己纳入到节目创作之中。在票选互动的全民制作过程中,观众可以获得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信息。


偶像自身的品质和经历也会被受众讨论和追捧,粉丝常常以偶像为榜样改变自身行为。



 最后,是受众到制作人的身份转变的创作主体的沉浸互动。
去中心化是互联网的重要特点,网络综艺的全民制作正是颠覆传统“传-受”关系的重要表现。


在节目中,网民参与成为整合节目制作的中心环节,“全民制作人”也正是因此而得名。
节目中的导师不再决定谁去谁留,而是负责选手的基本功辅导。选手能否出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观众,观众的话语权在节目中得到了很大提升。


节目以仪式感的形式表达了对粉丝的重视,人气较高的训练生会推出粉丝福利时间,介绍自己的日常生活、说一些想对粉丝说的话,以表达对粉丝的感谢。


这一形式不仅增强了粉丝的地位,也无形中拉近了节目、明星与粉丝之间的距离。


由此,节目的创作主体已经发生了变化,传统的主导者成为辅助者,以往被动接受的观众成为主角。


在节目所打造的全民制作模式中,强烈的沉浸式互动已经成为最主要的特点。


这表明节目已经从浅层互动逐渐过渡到深入参与,观众也越来越广泛地参与到综艺节目的制作过程中。


当我们沉浸在一场狂欢里,便会挖掘一切与之有关的信息,于是,我们开始搜索,开始加入粉丝团,开始追求更多的参与和互动,满足自己的需求。


而社群的建立也是节目的需求之一,节目需要热度,更需要粉丝消费。于是,单纯又弱小的我们,就这样无意间参与了一场资本运作。



04


虚拟社群



节目开播以来,各家粉丝群纷纷建立,从陌生到喜爱,从路人到支持,伴随着节目的播出,粉丝社群也逐渐体现出自身的特殊性。


关于粉丝社群组织的结构形态,美国学者C.Romm等认为,在网络平台上产生的讨论空间,并且有参与讨论的成员加入,通过网络形式进行人际交流,这种沟通就是虚拟社群。


不难发现在不同的粉丝社群里,粉丝成员都是因为有相似的爱好。


他们在粉丝社群中形成虚拟的人际关系网,因为共同的目的和利益关系而形成相互的认同感,并且能够按照社群的互动规则进行交流和互动。


关于粉丝社群组织的互动形态,法国学者涂尔干曾提出,人们在同一场域之下产生互动行为时,他们会相互注意到彼此的行为和情感,身体上的相互注意从而产生仪式,由此产生了互动仪式。



粉丝伴随偶像一起成长,粉丝之间的心理和情感结合形成互动关系,通过信息的传递和文化的生产,他们达成共同的意见和彼此的信任,相互之间的信任度和忠诚度是加强互动的前提。


依托网络虚拟社群的平台,物理空间的身体在场已经不那么重要了,粉丝可以在任何地点甚至任何国家一起应援。


这也证实了兰德尔·科林斯所述的互动仪式链理论,他指出互动仪式有四个主要的组成要素:


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聚集在同一场所、对局外人的设限、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共同关注的事物或活动上、人们分享共同的情绪或情感体验”。



在虚拟社群里,我们获得了很多真真假假的“内幕”和“内部消息”一起分享。


所有在一起的默默付出和努力并不为人所知,也无法获得荣誉,但看到闪光灯打到自己的偶像身上时就觉得一切都值得。


“成为你的粉丝,是我的荣幸”


05


群体归属



在新媒体环境下,原本毫无关系的个体通过社交平台跨越地域聚集成一个群体,并依托社交媒体传播、共享偶像信息,参与打榜应援等群体性活动。


在打榜过程中,粉丝享受的不仅是为偶像创造热度的狂欢感,更有作为粉丝社群中的一员实现共同目标的成就感。


也就是说,每个粉丝都能找到参与创造媒介内容的方式,并且由此获得一份归属感以及作为造物主的快感。

粉丝在并肩作战中加强了彼此间的情感联系,实现了身份的建构,也在创造集体记忆的同时产生了一种群体归属感。


虽然粉丝群体内部难免会产生纠葛和冲突,但一旦遇到外部打榜竞争,粉丝群体就会呈现出一致对外的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。



节目结束了,但开始的更是梦想和努力。


赫胥黎说过:要意志坚强,要勤奋,要探索,要发现,而且永不屈服,珍惜在我们前进道路上降临的善,忍受我们之中和周围的恶,并下决心去消除它。


以上的知识点你都掌握了吗?在心动和疯狂结束后,别忘记让自己沉淀下来,积蓄力量。


 青春有你,我们在2021的考研战场上不见不散!




 参考文献:

1. 蔡骐.网络与粉丝文化的发展[J].国际新闻界,2009(07):86-90.

2. 章文宜,代玉玲.养成系偶像节目中大学生粉丝的满足、迷失及引导——以《创造101》为例[J].浙江理工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9,42(02):143-148.

3. 廖冲.沉浸式互动:网络综艺全民制作的模式创新——以《偶像练习生》为例[J].传媒,2019(10):61-62.

4. 马昌明皓.偶像养成类节目的受众心理分析[J].青年记者,2018(23):70-71.
-END-



觅游21全程班

【通识核心课+院校辅导】模式 

全面建构课程体系,助力你高分上岸!

👇👇👇

 报名咨询  觅游单单姐或觅游lulu学姐

danjievip4

mylulu03




全程班榜样







往期精华








我知道,你“在看”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